有人曾说,G阅读枯糙乏味,只有考试的意义,没有仔细阅读或记诵的必要。对此,笔者认同一半。G阅读枯糙是事实。学术文章不可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再反过来看,这不正是issue所需要的吗?中国学生写issue最大的困难,没例子,没话说,文章布局不知如何安排,不知从何下手。何不看看现成的GRE阅读材料。G阅读在论证上很少采用通篇对某一事件持绝对态度,正反论证,让步说理,尽管有些观点从专业学术角度是错误的,但让读者在看的时候无不佩服作者论证的到位,歪理也歪地有理。Issue的写作也是一样,除个别题外,正反或多角度考虑问题通常更有说服力。再有,G阅读中,有大量的例子,做题时当然一般不用关注,但重读时何不做一个积累。G文章里有谈到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有很多的文章并不像别人所形容的那样“不堪入目”,静下心来,很多的好的句子可以做一个积累。
类似于像 Whether or not a composition establishes a new principle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has little bearing on its aesthetic value. Because they embody a new principle of organization, some musical works, such as the operas of the Florentine Camerata, are of signal historical importance, but few listeners or musicologists would include these among the great works of music. On the other hand, Mozart’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is surely among the masterpieces of music even though its modest innovations are confined to extending existing means.
是否一个作品建立了在音乐史上的新的体系和美感是没有什么联系的。由于有一些音乐作品体现了一种新的结构原则,比方说像佛罗伦萨乐团的歌剧,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但是没有什么聆听者或音乐研究人员会把这些作品说成是伟大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莫扎特的音乐被归为大师之作,尽管作品受延伸现存手法的限制,只有轻微的改变)这样的句子,不管是例证,还是说理都很到位,值得学习记诵。而一个例子通常可以在多篇文章中进行修改使用,何乐而不为?
写作本质是一个有输入再输出的过程,就issue这一块来讲,光有模板不可能取得高分。输入哪里来?只能靠阅读。美国学生的数学尽管让人冷汗阵阵,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是让中国学生觉得汗颜的。 要考美国比较好的大学的本科,通常来讲,一年需要积累25本美国原版书籍的阅读量,照此类推考GRE研究生(论坛) 的话,已经有多少积累了。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化的。而一般的中国学生一年通常连两本中文非辅导书籍都看不到,更免谈英语(论坛)。面对高难度的issue文章也难怪仰天咆哮了。好的论证文章,可以从G阅读开始,一举两得。